6.05萬億美元,兩位數增長,進出口規模再創歷史新高;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;跨境電商等新業態新模式蓬勃發展……近日出爐的2021年外貿進出口成績單亮點紛呈,穩外貿效果好于預期。
據海關統計,2021年,以美元計,我國進出口規模達6.05萬億美元,在2013年首次達4萬億美元的8年后,年內跨過5萬億、6萬億美元兩大臺階,達到歷史高點。這一年外貿增量達1.4萬億美元。以人民幣計,2021年我國貨物貿易進出口總值39.1萬億元,同比增長21.4%,比2020年增長21.4%。其中,出口21.73萬億元,增長21.2%;進口17.37萬億元,增長21.5%。與2019年相比,我國外貿進出口、出口、進口分別增長23.9%、26.1%、21.2%。
海關總署新聞發言人、統計分析司司長李魁文分析,支撐我國外貿增長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:
一是我國經濟發展和疫情防控保持全球領先地位。2021年,我國經濟繼續保持恢復態勢,構建新發展格局邁出新步伐,高質量發展取得新成效,主要經濟指標保持了較快增長。我國經濟韌性強,長期向好的基本面不會改變,國內生產和消費需求為外貿穩增長提供了強有力支撐。2021年,我國中間產品進口和出口分別增長24.9%和28.6%,消費品進口增長9.9%。
二是全球經濟保持復蘇態勢。2021年,全球經濟整體呈現復蘇態勢,世界銀行、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均預測世界經濟增長5%以上,世界貿易組織預測全球貨物貿易量增長10.8%。2021年,我國對歐盟、非洲出口增速均超過20%,對拉丁美洲出口增速超過40%。從產品看,在上年高增長的基礎上,2021年我國筆記本電腦、平板電腦、家用電器等“宅經濟”相關產品出口合計又增長了13.2%。
三是穩增長政策措施效果持續顯現。去年以來,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穩主體、穩市場、保障外貿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暢通的政策措施,比如,保持流動性合理充裕,延續并完善部分減稅降費政策,實施新的結構性減稅,加大對中小微企業、制造業企業的融資支持,深化“放管服”改革,持續優化營商環境,加快發展外貿新業態新模式,進一步深化跨境貿易便利化改革,推進自由貿易試驗區貿易投資便利化改革創新,等等。這一系列政策落實落細,效果持續釋放,為外貿企業紓困解難,大大激發市場主體活力,成為外貿穩增長的重要支撐。
據介紹,“跨境電商、市場采購等新業態新模式是我國外貿發展的有生力量,也是國際貿易發展的重要趨勢?!毙鹿诜窝滓咔榘l生以來,我國跨境電商發揮在線營銷、在線交易、無接觸交付等特點優勢,積極培育參與國際合作和競爭的新優勢,進出口規模持續快速增長。2021年我國跨境電商進出口規模達到1.98萬億元,增長15%;市場采購出口增長32.1%。
周茂華表示,國內防疫形勢持續向好,同時工業體系完備、產業鏈完整,產業配套能力強,外貿企業適應能力強,加之出臺的一系列支持外貿發展政策組合拳效果釋放,2021年我國進出口貿易表現亮眼。
質量穩步提升
數據顯示,2021年,我國與主要貿易伙伴進出口均實現穩定增長,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速更快。2021年,我國前五大貿易伙伴依次為東盟、歐盟、美國、日本和韓國,進出口分別為5.67、5.35、4.88、2.4和2.34萬億元,分別增長19.7%、19.1%、20.2%、9.4%和18.4%。同期,我國對“一帶一路”沿線國家進出口增長23.6%,比整體增速高2.2個百分點。
貿易方式進一步優化,一般貿易進出口占比超過六成。2021年,我國一般貿易進出口24.08萬億元,增長24.7%;同期,加工貿易進出口8.5萬億元,增長11.1%。
外貿經營主體活力有效激發,民營企業進出口更加活躍。2021年,我國有進出口實績企業56.7萬家,增加3.6萬家。其中民營企業對外貿增長貢獻度達58.2%。
機電產品出口、進口均保持良好增勢。2021年,我國出口機電產品12.83萬億元,增長20.4%,占出口總值的59%。其中,自動數據處理設備及其零部件、手機、汽車分別增長12.9%、9.3%、104.6%。同期,進口機電產品7.37萬億元,增長12.2%,占進口總值的42.4%,其中,集成電路進口增長15.4%。
也就是說,2021年我國進出口不僅規模再創新高,質量也在穩步提升。周茂華表示,2021年外貿進出口成色足,從量的方面,外貿進出口突破6萬美元,創歷史新高,2021年進出口同比增長21.4%,較2019年同比增長23.9%;同時,中國外貿出口占全球比在15%附近,同樣創出歷史高位。在質的方面,我國外貿進出口的結構更加優化,我國貿易伙伴更加多元,一般貿易比重、民營企業出口占比與機電等高新技術產品出口比重穩步提升;同時,國內外貿新模式、新業態發展迅速。
展望今年,外貿面臨的不確定不穩定不均衡因素增多。我國經濟發展面臨需求收縮、供給沖擊、預期轉弱三重壓力。全球疫情形勢依然嚴峻,外部環境更趨復雜嚴峻和不確定,國際需求復蘇勢頭放緩。再疊加2021年外貿基數較高的因素,2022年外貿運行面臨一定的壓力。
不過,2022年以來,穩外貿有利因素和新機遇正積聚。日前,國務院辦公廳印發《關于做好跨周期調節進一步穩外貿的意見》,從加強財稅金融政策支持、鼓勵外貿新業態發展等4個方面提出15條具體政策措施,多措并舉穩住外貿。另外,今年1月1日,《區域全面經濟伙伴關系協定》(RCEP)、中國—柬埔寨自由貿易協定正式生效,為外貿發展注入新動力。
周茂華表示,我國外貿要抓住以下機遇:一是我國深化改革開放,加快構建國內國際雙循環新發展格局,讓外貿企業更好利用兩個市場兩種資源;二是全球最大自貿區協議RCEP落地生效,這將為區內經濟體外貿注入動力,對我國外貿是個機遇;三是數字信息技術賦能與外貿新模式與新業態發展迅速,例如跨境電商、海外倉等外貿新模式助力外貿發展;四是國內一系列穩外貿政策舉措將繼續發揮有力支持作用等。